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新闻
杨佳燕:公积金未来要凭“数”说话
发布时间: 2023-06-05     来源:公积金研究     浏览量统计:
打印 分享到 :

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,经过30多年的发展,逐步规范、健全,成为我国住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日,住建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杨佳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以“一体两面”来总结近年来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的成效。

杨佳燕介绍,“一体”是指支撑住房公积金信息化、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共性应用建设。形象地说,就是深埋在地下,虽然“看不见”却是支撑住房公积金整个信息化、数字化大厦的基石。目前,住建部已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数据平台,实现全国地方公积金中心数据全部接入汇聚。并通过“总对总”方式与公安、民政、人社、发改委、市场监管总局、人行征信等部门实现数据共享,为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“两面”就是建在基石上,深化应用的载体。“一面”是指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,直接服务于全国1.64亿住房公积金缴存人。截至目前,累计访问近亿人。同时,依托小程序上线异地转移接续“掌上办”功能,全国住房公积金可“账随人走,钱随账走”。“另一面”是指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,主要服务全国住房公积金系统4万余从业人员。平台提供了数据展示、数据治理、风险防控等数字化基础服务能力,建立起两地联办协同工作机制、统一的风险防控指标体系,大幅提高了跨区域业务办理效率,推动织密监管网络,助力地方强化风险防控,保障资金安全。

杨佳燕强调,在推进数字化建设过程中,始终坚持“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”,鼓励地方通过数据流通利用、共享交换以及技术手段创新,积极探索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应用场景。例如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建厅牵头会同14个地(州、市)公积金中心积极探索,建成了全区统一的业务系统,实现了任意一个缴存人在全区任意一个网点都可以“同要件、同标准”办事、服务由“群众跑腿”转变到“信息跑路”、监管方式由“人工”向“智能”的全方位转变;广州市、厦门市等公积金中心落实“租购并举”要求,打通保障性住房租赁机构数据共享渠道,实行“租房提取公积金按月付、免押金”模式,帮助职工解决住房问题;伊春公积金中心针对贷款难、贷款慢等堵点,推进“贷款不见面办理”,让缴存人“一看就知道能贷款多少钱,动动手指就能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”;重庆公积金中心利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技术,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,让灵活就业人员“想缴随时就能缴”。她希望有更多的公积金中心充分发挥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中,多出成果、多出经验,打造更多的示范样板,以点带面,引领和推进住房公积金数字化发展进程。

同时,杨佳燕也指出问题所在,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,以及人口跨城市流动和异地办事需求的日益增加,传统的业务流程、服务模式、监管能力、安全保障等方面都有待改进。受制于住房公积金属地化管理模式,全系统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不足、数据共享利用不充分、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亟待突破和解决。她认为,数字化是打开住房公积金未来发展大门的“金钥匙”,政策施行效果、服务对象需求、资金监管运行等,都要凭“数”来说话,凸显数字思维、数字技术的重要性。

(来源:公积金研究 微信公众号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